第二十四章
一
1937年7月7日,卢沟桥事变爆发,日本**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,中国也开始了全面抗战,国内抗日统一战线形成。
1938年秋,唐越被提升为少校,回到警备一团担任营长。同时,伪军中的很多人职务也有了变动,都得到了提拔。吴德厚当上了警备一旅少将旅长,李宗延当上了警备二旅少将旅长。刘永禄成了中校,被提拔为第三军管区司令部参谋处副处长,朱彪成了参谋处情报科少校科长。曾经的魏参谋长现在是警备一团团长,依然是唐越的顶头上司。
1939年初,卜奎的伪军警备部队中就有传言,说要调他们去“满蒙边境”执行什么任务,这引起了唐越的注意。
所谓的“满蒙边境”历史上是不存在的,1921年外蒙古宣布独立,**未予承认。1924年,外蒙古在苏联支持下,成立了所谓的“蒙古人民共和国”,**依然未予承认,但是苏联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考虑,希望通过让外蒙古独立,在苏联和中国之间建立一个战略缓冲区域,特别是日本**侵占了中国东北之后,这个战略缓冲区域的意义就更重要了。当时,我党不是执政党,出于团结国内外力量,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考虑,加入到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之中,暂时搁置了反对外蒙古独立的问题,因为当时全面抗战已经爆发,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把日寇从中国的土地上赶出去。
唐越很清楚,所谓调伪军警备部队去“满蒙边境”,是与1935年以来日军与蒙古、苏联军队不断在边境出现的小规模军事冲突有关。如果调动卜奎的警备部队过去,那么,是否意味着冲突要升级?
当时日本在亚洲不断扩张势力,北部与苏联势力范围相接,而日本内部一直有“北进”和“南进”两种战略构想,关东军想通过与苏联的军事**,试探和评估苏联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实力,测算是否能够在未来对苏作战中占据优势。
日本的北进战略主要是针对苏联,企图通过占领苏联远东地区,与德国在欧亚大陆形成战略呼应。此时他们已经占领了中国东北,以此作为跳板,再向苏联西伯利亚地区推进,其意图一是获取资源,包括石油、煤炭等;二是消除苏联在远东对日本大陆政策的威胁,构建日本所谓的“大东亚共荣圈”北部安全边界。
过了一段时间,关于调动的消息又平息了,而边境的局势却日趋紧张,那就只能说明一个问题,调动迫在眉睫,所有真实的运作已经成为军事机密。
一天半夜,通讯兵突然敲响了唐越的家门,通知他去团里参加紧急会议。唐越穿好衣服,坐上来接他的车匆匆赶到团部,魏团长正在召集校级以上军官会议,说是会议其实有点牵强,就是要求各位军官原地待命,并通知到排长一级待命,然后魏团长就赶去第三军管区司令部开会,如果司令部有什么部署,警备一团将连夜出发。
唐越心想,这应该是有大的军事行动了,平时外出对抗联作战,也没有这么紧张,况且近期抗联方面没有大的动向,卜奎的伪军便也没有什么作战安排。那么是哪里有情况了呢?昨天听说伪满兴安警备骑兵与外蒙古军国境哨所骑兵起了冲突,外蒙古军攻占有争议地区的伪满锡林陶拉盖哨所,今晚的动作与那里有关系吗?如果与那里有关,就说明日军要挑起一场大战,不然不会连卜奎的伪军部队都调动了。
军官们在会议室等了一个多小时,魏团长回来了,对大家说警报解除,都回去睡觉吧。大家就纷纷问是怎么回事,魏团长也不解释,大家就知道这是军事秘密,不可以让营级以下军官和部队知道。
唐越一边往外走,一边对身边一个军官说:“肯定是满蒙边境出事了,昨天不是锡林陶拉盖哨所被占了嘛。”其实唐越就是猜测,但是他不想直接问魏团长,故意对那位军官这样讲,希望激起他的好奇心和好胜心。
锡林陶拉盖哨所的事情大家都知道,不是秘密,以往这样的小冲突很多,很快就会平息,人们都不以为意。但是今晚的动作与昨天的冲突时间上挨得太近,这样的联想就是合理的。
那位军官的好奇心和好胜心果然被点燃,大声问魏团长:“团座,是不是让咱们开到满蒙边境啊?”
魏团长被问得一愣,马上说:“不让你们问就别问,不去还不好吗?送死和回家睡大觉你选哪个?”
大家在哄笑声中散了,各回各家。唐越边走边分析魏团长的话,既然他被召集到司令部开会,就说明这次行动需要卜奎方面派军队,一定是会上进行了研究,派出了一些队伍,但是没有警备一团的事,所以魏团长才会说‘送死和回家睡大觉’的话,那么派出的是哪些部队呢?去往什么方向呢?
回到家里,唐越见江兰心还没睡,知道她是惦记自己,就把卜奎日、伪军可能向蒙满边境派兵的事跟江兰心说了一下。
江兰心说:“要是能弄到准确一点的情报就好了。”
唐越说:“我想办法。”
躺在炕上,唐越翻来覆去睡不着,脑子里始终萦绕着一个问题:怎样才能搞到卜奎日、伪军部队出兵“满蒙边境”的确切消息。唐越苦思冥想,最后他决定请客。对于唐越来说,请客总是一个搞到情报的好办法,他决定请李宗延、吴德厚和魏团长这几个人坐在一起喝酒,这几个人在一起喝酒,一定会聊到眼下的热门话题——“满蒙边境”战事,也有可能会聊到卜奎有哪些日、伪军部队开往前线。唐越希望通过这个酒局搞到一些基本的消息。
二
翌日,唐越到了军营,便拿起电话打给李宗延,结果李宗延办公室没人接,唐越又把电话打到了二旅值班室,先自报了姓名,然后说要找李旅长,接电话的军官认识唐越,也知道他和李宗延的关系非同一般,便告诉他李旅长昨晚已经带部队出发了,唐越问他,李旅长带队出发那你怎么没去,那个军官告诉唐越说,只带了一团,唐越谢过了那位军官,挂了电话。唐越没有进一步问带队去往哪里,如果问了,意图就太明显了。
唐越想,看来警备二旅派出一团去了边境,这一点应该是肯定的,也就是说昨晚魏团长回到一团团部时,二旅一团已经开赴前线了。第三军管区还派了其他部队吗?还是得找吴旅长,也许从他那里能套出话来。
唐越又给吴德厚打电话,可是旅部的军官告诉唐越,吴旅长今天一大早带人回老家了。
吴德厚也不在,这真是不巧,但是战事不等人,要想搞到情报就必须抢时间。吴德厚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回老家呢?唐越在屋子里转圈圈,大脑也在转圈圈,突然他想起了一件事,那就是5年前的这个时候,吴旅长——当时的吴团长也是回了老家,那次他不是去给老妈拜寿吗?那么这一次他一定又是回乡拜寿啊。唐越找出了一本黄历查了查,他确信了自己的推断。有办法了!
唐越喊来了副营长,又喊来了刘老歪、郑大力、王小满,此时的刘老歪也当上排长了。唐越说:“你们跟我去一趟吴大架子村。”他们要了一辆汽车,路上还买了一些礼物。
唐越等人来到吴大架子村,果然吴旅长在给他的老妈做寿。吴旅长看到唐越来了,十分高兴,把他请到桌上,副营长和刘老歪等人也都被安排入席。然后就是给老寿星拜寿的环节,先是吴旅长跪拜,然后宾客们纷纷上前给吴老太太施礼作揖,唐越也端着酒杯上前行礼、敬酒。
拜寿过后,吴旅长举起酒杯对唐越说:“唐老弟,你能来我非常高兴,你是个有心之人,有情有义,还记得我老妈的寿辰。想起5年前我回乡给老妈拜寿,在回卜奎城的路上差一点被义勇军打死,还是你救了我的命,这个大哥我永远不会忘。”
唐越起身,举着酒杯说:“这是兄弟应该做的,主要是吴旅长吉人自有天相,福大命大。”
于是大家坐下来喝酒,唐越就说:“本想晚上得空儿,请李旅长和大哥您一起喝个酒,早晨给您打电话才知道您回乡了,我想那肯定是给老妈做寿啊,我就带几个弟兄赶来了。”
吴旅长说:“你得空儿,李旅长可不得空儿啊。”
唐越意味深长地问了句:“上去了?”
“上去了。”吴旅长说:“来,诸位一起把这杯酒干了,祝我的好兄弟平安!别让那个‘门槛’绊倒。”
吴旅长的话说得含含糊糊,什么“好兄弟”,什么“门槛”,这都是啥意思?唐越知道,吴旅长和李旅长是把兄弟,又是拐弯儿亲戚,那么他说的好兄弟就是指李宗延,就是祝李宗延此战平安。“门槛”是指战事吗?都是老兵油子,从来没听过谁把打仗叫门槛。那么是指某种困难?唐越想不通。
在座的一个上校军官说:“卜奎就去一个团,还派了两个将军指挥,小题大做。”
吴旅长说那位军官:“你懂个屁!”
那个军官还想争辩:“铃木将军......”
“住嘴!喝你的酒!”吴旅长喝道。
唐越暗想,看来此次卜奎只去了一个团,可是为什么派两个将军指挥?那就是说铃木是总指挥,李宗延是副总指挥,这说明了什么?这是要大打的架势,至少说明日军方面对这次行动,甚至是整场战斗非常重视。不对,已经不是一场战斗的问题,很有可能会发展成战役。
从吴大架子村回来已经是下午,唐越继续在办公室转圈圈,“门槛”......“门槛”......是指某种困难吗?铃木都去了,有什么困难主要也是铃木来扛,李宗延不过是个配角,就算是打冲锋,不是还有团长吗?李宗延在中间,应该是个很轻松的角色。
唐越还是想不明白,他就去了作战室。作战室里有两个参谋在睡觉,难得旅长、团长都不在,各位就都享清闲。其中一个听到动静醒了,看了唐越一眼,嘟囔一句什么,算是打招呼,然后继续睡。唐越来到挂在墙上的巨幅地图前,仔细查看“满蒙边境”一带,希望能看出战事的可能发生地点。这一看不得了,果然被他发现了大问题,“诺门坎”三个字跳进了他的眼睛。“门槛”——诺门坎!没错,战事就将在这里爆发。
下班铃声一响,唐越赶紧往家赶,他把自己了解到的情况告诉了江兰心。卜奎,也就是第三军管区向“满蒙边境”派出了一个团,这个团是二旅一团,昨晚已经出发。在司令部做了近五年参谋,唐越对卜奎各支日伪部队了如指掌,二旅一团是个满编团,有3000多人,兵力、火力配置都很齐全,他分析,卜奎都出动了部队,那么处于最前线的兴安省就会出动更多的兵力,日军这是要打一个大仗的阵势。战事地点,就是外蒙古的诺门坎。
江兰心饭也没顾得上吃就出了门,姨妈在她身后喊,她说了句回来吃,人已经坐上了快马车。见到姚远芳,江兰心把情报做了口头传达,并且嘱咐姚远芳抓紧把这些情报转告给苏军方面,特别强调,日军对这次战斗非常重视,派出了重兵,兴安省日、伪军一定会比卜奎出动得多,苏联方面务必派出足够兵力。
当晚,关于诺门坎情报的电波就飞到了伯力。
三
随后,关于“满蒙边境”战事的消息不断传到卜奎。5月14日、15日,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东八百藏部队向哈拉哈河以东的蒙军742高地发起攻击,蒙军居于劣势,伤亡30余人,主动撤向河西。苏联政府依据《苏蒙互助协定》介入战事。5月28日,日军第23师团一部及伪军向苏军和蒙军发动进攻,被苏军击退,日军有较大伤亡。
进入6月,苏日双方大规模增兵,诺门坎前线陷入对峙局面。
一天晚上,唐越回到家中,对江兰心说:“后天是端午节,明天有一个劳军活动,动员军官家属参加,你也去参加一下。”
江兰心回应说:“我可不去,让我去慰劳那些侵略者,我装不出来。”
日本因为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,所以他们也是过端午节的,关东军每年端午节都要搞劳军活动,一般就是在端午节的头一天,组织一些小学生、个别汉奸商人和部分日伪军官家属,到军营送些慰问品。
唐越说:“每年你不去我都答应你了,可是今年你必须要去,诺门坎正在打仗,劳军一定是先去慰劳那些参战部队,你通过参加这次劳军活动,就能了解到下一步卜奎这边还会派出哪些日伪部队参战。”
江兰心一听,连忙点头:“如果是为了这个,那我可以去。”
第二天,江兰心去参加了第三军管区司令部组织的劳军。日本侵略者总想制造出一些“和平”、“繁荣”的景象,节日期间便在主要街道挂几道彩旗,可是中国人心里实在高兴不起来。劳军慰问团的人分乘几辆卡车,车上贴着标语,什么“太阳出在东方,五色旗帜飘扬”、“日满一体,同文同种”,每个人手里还给塞了小旗,装上慰问品,浩浩荡荡出发了。车队行驶在街上,头车上的军乐队“嘟嘟嘟”地吹奏着乐曲,大车小辆纷纷避让,引来无数行人侧目。
劳军车队到了军营,士兵们列队欢迎,搬下来慰问品,军官发表讲话,小学生表演节目。。。。。。
劳军活动结束,江兰心觉得情况很紧急,她不能等到晚上再告诉唐越,就在电报大楼给唐越打了电话,说中午想吃龙江饭店的吊炉饼,让唐越陪她去,唐越明白这是江兰心急着见自己,就赶到了龙江饭店。
二人点了吊炉饼、砂锅豆腐,挑了个角落坐下来,边吃边悄悄说话。
江兰心告诉唐越:“今天劳军去了3支部队,一是日军驻卜奎空军大队,二是警备第二旅,三是日军炮团。”
听了江兰心的话,唐越分析:去警备二旅是因为二旅一团参加了第一阶段的诺门坎战役,那么去空军部队呢,去炮团呢,是因为空军和炮团要参战吗?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情报确认。
唐越问:“你觉得空军和炮团会去诺门坎参战吗?”
江兰心说:“我觉得空军有可能,今天的劳军有这样一个环节,就是向一支飞行小队敬了酒,很多日本军官还在那里一起喊‘万岁’,我觉得是要派这支空军小队去诺门坎前线参战。”
唐越说:“一定是这样的,你马上去找姚远芳,把这个情况告诉她。”
一支空军小队大约就是5架飞机,卜奎出动5架飞机,那么驻兴安的日本空军就会出动更多,苏军必须有所准备。鬼子已经在一起喊“万岁”了,这是出征前的举动,说不定卜奎的日军飞机已经到达兴安了。刻不容缓,日本飞机随时都会飞到苏军头上,情报必须马上送出去。
江兰心放下筷子,出门叫了快马车,去找姚远芳。
情报通过姚远芳传给苏联方面,几天后,唐越听到了前线传回来的消息,果然,在诺门坎上空,苏联空军和日本空军进行了一次空战,日本空军损失惨重。
8月20日,苏军发起代号为“扎哈罗夫”的大反攻,日军防线逐渐崩溃。8月31日,日军第23师团主力被围,多次突围失败。9月15日,苏日双方签订《苏日停战协定》,诺门坎战役结束。此役日军伤亡、失踪约5。4万余人,苏军伤亡1。9万余人。日军被迫放弃“北进”计划。
狼传来消息,唐越因工作成绩突出而获得苏联红旗奖章,待战争结束后,将会把奖章颁发给唐越本人。
